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Bambusa distegi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22秒
料慈竹
Bambusa distegia (Keng et Keng f.) Chia
中国植物志>> 第9(1)卷 >> 禾本科 Gramineae >> 簕竹属 Bambusa

58.料慈竹(四川南川县志)

Bambusa distegia (Keng et Keng f.) Chia et H. L. Fu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18 (2): 214. 1980;中国竹谱15页. 1988. ——Sinocalamus distegius Keng et Keng f. in Journ. Wash. Acad. Sci. 36: 76. 1946;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禾本科74页. 图51. 1959. ——Lingnania distegia (Keng et Keng f.) Keng f. in Act.Phytotax. Sin. 19 (1): 142. 1981.

竿直立,顶端略作拱形弯曲但不下垂,高10米左右,直径约4.5厘米;节间圆筒形,长20-50厘米或过之,绿色或成长后呈黄色,幼时于节间上部微被白粉及白色小刺毛,刺毛脱落后在竿表面留有小凹痕,第4节间的竿壁厚5-8毫米;箨环密生向下的棕黄色刺毛(毛长2-3毫米),但易随解箨而一同脱落,使箨环变为无毛而具箨鞘基底所留下的木栓环;竿环不显著,惟颜色较深;分枝以多数簇生于竿节,在竿顶端各节则常超过半轮生状,并可再分枝,节间无毛,有光泽,一般长3-13厘米,直径2-3毫米。箨鞘坚韧,呈广长圆形,其长仅及节间一半或更短,基底宽广(宽11.5-21厘米),边缘无毛,背面密生方向不定或有时成束的金黄色或棕色小刺毛(惟在鞘基内侧被掩盖处的三角形地带则无毛),幼时在刺毛间尚具成为密条纹状的白蜡粉,腹面无毛而具光泽,鞘口截平,宽2-6.5厘米,两肩呈弧状耸起;箨耳不显著,仅在两肩的顶端稍有其痕迹,鞘口繸毛白色,长3-5毫米;箨舌高1-2毫米,边缘具细齿,每齿还上延为1条易落之繸毛,后者长约3毫米;箨片不易外翻,三角形至披针形,长8-13.5厘米,宽28-32毫米,先端渐尖,边缘内卷而呈锥状,基部向内作圆形收窄,与箨鞘先端着生部分甚窄,其宽度约占箨鞘先端的1/3,背面具纵脉,无毛但触之觉粗糙,腹面于纵脉间及两边缘均具小刺毛。末级小枝具数叶乃至10数叶;叶鞘草黄色至棕色,长35-48毫米,无毛,鞘口截平;叶耳不发达,或稀可具鞘口繸毛;叶舌亦不发达;叶柄长达1-2毫米;叶片长披针形,长5-16厘米,宽8-16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上表面深绿色而暗涩,无毛,下表面灰绿色,具白色微毛,次脉4-6对,叶缘均具小锯齿而粗糙。花枝无叶或生有比叶鞘为短的较小叶片,假小穗以多数簇生成球状,或单生乃至数枚着生于花枝之各节,呈卵形兼披针形,长13-18毫米,宽5-7毫米,两侧微扁,深棕色;小穗含小花4-6朵;小穗轴节间长1-2毫米,无毛;颖1或2片,形似外稃而稍小;外稃厚纸质,广卵形,长与宽近相等,均为8-10毫米,无毛,具多脉,基部圆形,顶端锐尖,边缘密生小纤毛;内稃与其外稃近等长或较短,具2脊,脊上生纤毛,脊间无毛,宽约2毫米,脊内具2脉,顶端具凹缺,边缘具纤毛;鳞被中后方的1片呈长圆形或卵形,两侧的2片为半卵形,顶端具长而劲直的白色纤毛;花丝细弱,长约8毫米,花药淡黄色,长5-6毫米,顶端具笔毫状细柔毛;子房灰白色,呈金字塔形或圆锥形,腹部具宽沟,长2.5毫米,直径约2毫米,遍体生毛,子房柄长2.5毫米,无毛。花柱锥形,长2-3毫米,亦遍体生毛,柱头1-3,长5-9毫米,具帚刷状的短毛。果为囊果状,乳黄色,纺锤形,长约8毫米,直径约3毫米,仅在顶端具白色微毛,余处无毛; 果皮薄,干燥后具皱纹,易与种子分离。笋期花期均为9-10月。

四川特产。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。

本种的节间长,劈篾为编织凉席的上乘材料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6《中国植物志》第9(1)卷 126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